斯琴杭茹
故事的主人公斯琴杭茹是成吉思汗第三十二代嫡孙,上世纪三十年代她出生在鄂尔多斯西王府。按照传统习俗,斯琴杭茹虽然贵为公主,却不能和男孩子们一起读书。聪颖的斯琴杭茹总是躲在书房偷听先生讲课,和王府佣人的孩子孟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时的鄂尔多斯草原风云变幻,时世动荡。一天,土匪突然袭击王府,并杀害了斯琴杭茹的父亲。由于家道中落,孟克也和母亲离开了王府。时间匆匆流逝,斯琴杭茹出落成了美丽的少女,她与出家当了喇嘛的孟克偶然相逢,两人一见倾心。为了爱情,孟克离开寺院,还俗回家,时值战争期间,入侵者为达到征服蒙古民族的目的,企图把成吉思汗陵控制在自己手中。为保卫圣主的陵寝,孟克和斯琴杭茹依依惜别,护卫成吉思汗陵西迁。不久,斯琴杭茹送给孟克的骏马回来了,马背上系着一件衬衣,上面用鲜血写着这样的诗句“没有月亮的晚上,用心灵来照亮;没有笔墨的地方,用鲜血来传情……”孟克再也不能回到斯琴杭茹的身边。在叔父的操持下,心如止水的斯琴杭茹嫁给了年长的宝日沁。因为斯琴杭茹的特殊身世,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她被批斗和劳动改造。在被迫开垦埋葬她父亲及祖辈们的翁根高地时,坚强的斯琴杭茹崩溃了,她疯了。在丈夫和孩子亲情的温暖下,在一个雪后的冬天,斯琴杭茹醒了过来。二零零八年,成吉思汗陵盛大的祭典活动。八十五岁的斯琴杭茹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这位饱经沧桑的蒙古女人,依旧笑容灿烂。
将军的抉择
1947年,抗日的战火刚熄,国民党反动派一手点燃的内战烽烟就已遍及全国了。刚刚想喘一口气的人民,又陷入了深重的灾难之中。在炮火连天的山东战场上,一座蒋军高级地下指挥所里,临河战区司令官吴非中将正在向南京发电求救,但终于全军覆没。南京。蒋介石刚刚主持了吴非的追悼会。突然,吴非奇迹般地生还了。原来,吴非是一位爱国将领,他经过多年来的观察思考,逐渐认清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腐败,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于是,他投向了革命。在临河战役中,他秘密配合我军,全歼守敌,为解放临河立了大功。之后,他又肩负我党给予他的使命,重新潜回南京。但蒋介石对他的归来已大起疑心,当即令毛人凤对他进行审查。高级特务何立祥奉命专门负责调查吴非。他威逼利诱吴非女儿玉珍的男朋友余茂文,使之叛变投敌,并派余到吴家,成了坐探。这时,吴非的儿子少壮派军官玉剑,从临河战场上死里逃生回到家里,激起了更大的风波。他从战场上带回的莫之元师长的图囊中,有一卷保密局驻临河无线电监测站记录密码电讯的录音带和译文,记录的是吴非通知陈毅迅速合围的密电。他认为父亲战场通敌,罪莫大焉,因此心中非常痛苦,充满矛盾。将军的副官,地下党员鲁平立刻把这些情况向南京地下党负责人沈衍作了汇报,党决定安排吴非撤离。玉珍是个进步学生,对爸爸打内战非常厌恶,她得知爸爸投了共产党后,欣喜若狂。这情绪引起了余茂文的怀疑,在他的追问下,缺乏斗争经验的玉珍,透露了哥哥带回录音带的秘密,并差点说出内容。余茂文立刻密报保密局。蒋介石得到报告后立即令毛人凤把录音带搞到手。元宵节,吴非晚上就要撤离,突然玉剑要求与爸爸谈话。于是,父子之间展开一场激烈的争论。儿子要去告发父亲。为了继续走光明的革命道路,为了人民的利益,吴非作出了痛苦而坚定的抉择。他大义灭亲,终于忍痛将玉剑击毙。余茂文趁乱窃走了录音带,早已等在门外的何立祥接过录音带后枪杀了余茂文灭口。此时,吴非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可出乎意料的是蒋介石不但没有杀他还任命他为兵团副司令。原来录音带早已被鲁平换成了吴非命令部队死战报效党国的内容。在鲁平的陪同下,吴非迎着朝阳,踏上了新的征程。
那年我八岁
故事梗概:喜娃八岁那年,表哥贾舒是村里民办教师。快三十的人,贾舒还没找着对象。在喜娃眼里,表哥贾舒是村里最有文化、长的也是最帅的爷们,找对象自然不着急。喜娃说的没错,村里不少漂亮姑娘都主动追求贾舒,但贾舒就喜欢和夏女在一起。夏女是跟妈妈一块从城里下放来的。喜娃清楚地记得,夏女刚来的时候,整天都紧闭着嘴巴,脸比谁都白,走路眼睛也不看人,像是在台上唱戏。贾舒固执地喜欢着夏女,招来村花丹蕾的嫉妒。与此同时,村支书强叔的儿子转转也喜欢着夏女。贾舒喜欢夏女,但夏女的妈妈希望闺女能跟转转结婚,因为强叔作为村支书的政治权利,能帮她们母女俩回城里。没事的时候,喜娃喜欢跟着表哥在村口玩。与其说是玩,还不如说是表哥希望每天都能看到收工回来的夏女,看到夏女飞快地走着碎步,她的腰支在阳光下一扭的扭的,像在舞台上唱戏。后来村里兴办宣传队,贾舒成了宣传队的负责人,夏女因为能歌善舞,自然成了宣传队的主力。那段日子,村宣传队经常出去演出,贾舒和夏女两个人的名字随着演出队的名气,一天比一天大。给演出队报幕的,是村花丹蕾。看着贾舒、夏女、丹蕾每天都在一起,转转琢磨着有一天能进宣传队。有当村支书的爹,转转的愿望如期实现。由于唱歌走调,转转只能在宣传队负责服装。贾舒和夏女的事,村里人知道的越来越多。夏女的妈妈开始反对,同样反对的还有贾舒哥的妈妈。贾舒的妈妈担心儿子跟夏女结婚,将来夏女进了城再把儿子给甩了。反对归反对,越反对夏女和贾舒的事越成的快。在大家伙的凑合下,贾舒和夏女终于结婚。结婚后的贾舒、夏女编排的舞蹈在省里获奖,让李书记和强叔得到上级表扬的同时,村里掀起了民歌热。村里的民歌越唱越好,日子也越过越好。后来,转转从工农兵大学毕业,进县城参加工作,丹蕾从县城编织班毕业。村里举办民歌赛歌会,转转和丹蕾从城里回来。赛歌会上,丹蕾依然担任报幕员,转转觉得有些事情对不起贾舒,偷偷回城。贾舒为追回转转,中途发生意外不幸身亡。十六年后的春节,在北京上大学的喜娃收到家乡一个叫贾舒夏的孩子写来的信。贾舒夏在信里告诉喜娃这些年家乡的变化:丹苗阿姨的羊毛编织厂带领全村致了富,他的姥姥也没有回城。信读到这里,喜娃知道写信的孩子是谁了,贾舒夏的妈妈叫夏女,爸爸是转转,他叫贾舒夏,今年正好8岁。精彩视点:本片是山西电影制片厂王宏量导演继《别拿豆包不当干粮》之后又一部反映农村题材的影片。影片以一个小男孩的视线,用第一人称“我”的自白,讲述了20世纪七十年代小山村里发生的爱情故事,描述了生活在自己身边的大哥大姐们的爱情经历。影片的节奏有着娓娓道来的舒缓,如同在阳光和煦的午后,品茗叙旧,感觉与众不同;故事情节没有激烈的冲突,演员表现本色自然,符合导演王宏量一贯的风格。演员战菁一是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舞蹈演员,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曾获全军小品比赛表演一等奖、“群星奖”表演一等奖。2008年2月11日1:39CCTV-6播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