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
虽为小成本电影,但是《天边》对于剧情的把控上一点都不马虎,在保持故事完整性的同时,导演诺明花日更在表达上寻求到了“拉拢观众”的突破点———打亲情牌。有人说,《天边》是典型的、老百姓爱看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它关乎人类最基本的感情———亲情,关于人们最熟悉的社会基本单位———家庭,这些最容易引起观众共鸣,最容易牵动人心,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设定,却能在不动声色中浸润着人们的心田。的确,影片对于亲情的真挚演绎正是《天边》能够打动观众的主要原因。诺明花日在导演交流中说:“现在社会中每个人都很忙碌,甚至没有时间珍惜自己的家人,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家庭的爱,生活将变得没有任何意义,这也是我拍摄《天边》的原因之一。”《天边》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内蒙草原上的故事,蒙古族姑娘苏日娜和母亲被父亲抛弃,母亲在苦守和期待中忧病交加,临死前挣扎着把女儿背到寺庙托付给喇嘛后安然离世。后来,苏日娜被前来拜佛的汉人收养。20多年后,苏日娜父亲的忽然出现打破了已经身为人妻为人母的苏日娜的平静生活,苏日娜在爱与恨之中做着艰难的抉择,最终,她选择了原谅。很多观众在看完片后深受感动,母爱的伟大、儿童的无助以及蒙汉人民浓浓的人情味,诺明花日对于情感的得力把控甚至使一些观众将《天边》比作蒙古版的《妈妈再爱我一次》,赢得了不少观众的泪水。与观众印象中的主旋律电影不同,《天边》在摒弃刻板叙事方式的同时,不再追求对于宏大主题的追求,用导演诺明花日的话说,《天边》是从细微处入手,想要着力关注的是情,这种关注与其说是情感的表述,不如说是对人性的剖析。团圆、离别、误解、等待、谅解在这一系列的戏剧冲突中,男人的“面子”、女人的“痴情”、母爱的伟大、孩子的无助,都被诺明花日的镜头一一扫过,细细看来,这些细节片段大多是当今社会中常见的现象,而这其中我们总是能或多或少地找到自己或者家人的痕迹,涌上心头的更多的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感动之情。与此同时《天边》中苏日娜与汉族养父之间的浓郁亲情也将家之亲情升华到了民族之亲情,主流价值自然体现。从《天边》可以看出,小成本电影不一定非要靠新鲜怪异的东西吸引眼球,关注真实生活以朴实打动人,能够引导观众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获取感动,从片中得到启示的影片一样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同。
兵演兵
电影名:《兵演兵》导演:李娴娟(总)王程帆李希强周刚郭谨良主演:地区:中国大陆分类:戏曲片上映:1991年1月1日纪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90年全军业余文艺汇演的部分优秀节目,其中有南京军区的<我们都是好八连的战士>,总参、二炮、兰州军区代表队合演的唢呐三重奏《朝阳沟》选段,总后的女声独唱《唐古拉的风》,成都军区的舞蹈<军工路>,北京军区齐海霞的女声独唱《兵之歌》。沈阳军区郭其富、李智敏的对口相声《接雷锋》。海军代表队的歌伴舞《山里来的水兵》,南京军区的表演唱《咱们的马连长》,总参王红涛的女声演唱《南腔北调》,广州军区的相声《文明值勤》,二炮的表演唱《我跟祖国一二一》,总后的表演唱<我为战士包水饺>,二炮的《电视管理员》,总参的女声二重唱<搭桥>,北京军区的男声二重唱<军营好兄弟>,总参的独舞《工地...本台记者报道:昨天(10.22)上午,省会“征兵宣传日”活动在人民广场举行。1000多名适龄青年及家长和各界群众前来咨询今年的征兵政策和条件。省军区政委张连仁少将在活动仪式上讲话。他说,依法服兵役是《宪法》赋予每位公民的光荣义务,广大适龄青年要积极响应祖国召唤,踊跃报名应征。广大家长要以国家利益为重,舍小家、顾大家,积极支持子女参军入伍、报效祖国。市委书记、市长、市征兵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吴显国表示,征兵工作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础工程,必须站在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全力以赴地做好征兵工作。吴显国指出,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兵役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为征兵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要采取多种形式,迅速掀起征兵宣传的高潮,大力营造“国防义务、人人有责”、“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适龄青年的参军报国热情。活动之后,军地文艺工作者同台表演了舞蹈《兵演兵》等精彩的文艺节目,省、市军地领导向适龄青年发放了征兵宣传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