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八岁
故事梗概:喜娃八岁那年,表哥贾舒是村里民办教师。快三十的人,贾舒还没找着对象。在喜娃眼里,表哥贾舒是村里最有文化、长的也是最帅的爷们,找对象自然不着急。喜娃说的没错,村里不少漂亮姑娘都主动追求贾舒,但贾舒就喜欢和夏女在一起。夏女是跟妈妈一块从城里下放来的。喜娃清楚地记得,夏女刚来的时候,整天都紧闭着嘴巴,脸比谁都白,走路眼睛也不看人,像是在台上唱戏。贾舒固执地喜欢着夏女,招来村花丹蕾的嫉妒。与此同时,村支书强叔的儿子转转也喜欢着夏女。贾舒喜欢夏女,但夏女的妈妈希望闺女能跟转转结婚,因为强叔作为村支书的政治权利,能帮她们母女俩回城里。没事的时候,喜娃喜欢跟着表哥在村口玩。与其说是玩,还不如说是表哥希望每天都能看到收工回来的夏女,看到夏女飞快地走着碎步,她的腰支在阳光下一扭的扭的,像在舞台上唱戏。后来村里兴办宣传队,贾舒成了宣传队的负责人,夏女因为能歌善舞,自然成了宣传队的主力。那段日子,村宣传队经常出去演出,贾舒和夏女两个人的名字随着演出队的名气,一天比一天大。给演出队报幕的,是村花丹蕾。看着贾舒、夏女、丹蕾每天都在一起,转转琢磨着有一天能进宣传队。有当村支书的爹,转转的愿望如期实现。由于唱歌走调,转转只能在宣传队负责服装。贾舒和夏女的事,村里人知道的越来越多。夏女的妈妈开始反对,同样反对的还有贾舒哥的妈妈。贾舒的妈妈担心儿子跟夏女结婚,将来夏女进了城再把儿子给甩了。反对归反对,越反对夏女和贾舒的事越成的快。在大家伙的凑合下,贾舒和夏女终于结婚。结婚后的贾舒、夏女编排的舞蹈在省里获奖,让李书记和强叔得到上级表扬的同时,村里掀起了民歌热。村里的民歌越唱越好,日子也越过越好。后来,转转从工农兵大学毕业,进县城参加工作,丹蕾从县城编织班毕业。村里举办民歌赛歌会,转转和丹蕾从城里回来。赛歌会上,丹蕾依然担任报幕员,转转觉得有些事情对不起贾舒,偷偷回城。贾舒为追回转转,中途发生意外不幸身亡。十六年后的春节,在北京上大学的喜娃收到家乡一个叫贾舒夏的孩子写来的信。贾舒夏在信里告诉喜娃这些年家乡的变化:丹苗阿姨的羊毛编织厂带领全村致了富,他的姥姥也没有回城。信读到这里,喜娃知道写信的孩子是谁了,贾舒夏的妈妈叫夏女,爸爸是转转,他叫贾舒夏,今年正好8岁。精彩视点:本片是山西电影制片厂王宏量导演继《别拿豆包不当干粮》之后又一部反映农村题材的影片。影片以一个小男孩的视线,用第一人称“我”的自白,讲述了20世纪七十年代小山村里发生的爱情故事,描述了生活在自己身边的大哥大姐们的爱情经历。影片的节奏有着娓娓道来的舒缓,如同在阳光和煦的午后,品茗叙旧,感觉与众不同;故事情节没有激烈的冲突,演员表现本色自然,符合导演王宏量一贯的风格。演员战菁一是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舞蹈演员,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曾获全军小品比赛表演一等奖、“群星奖”表演一等奖。2008年2月11日1:39CCTV-6播出
天涯孤旅
浩瀚无垠的沙漠掀起了一阵风暴,刚从地质学校毕业随队去野外工作的兰华姑娘,被白骆驼孤零零地带入沙漠腹地,身陷绝境。危急中,幸被领队发现救起。早就爱慕着兰华的部队队长袁野留下了她。在共同的工作中,兰华对年轻有为的袁野产生了好感。一次,兰华无意中听到袁野已经有了女友,心中很不是滋味。从此便有意和袁野疏远了。地质队员老加有着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兰华对他十分敬重,这引起了袁野的不快。不天深夜,兰华因帐篷里爬进了一只刺猬惊叫起来,老加披衣赶去,方知是一场虚惊。这一切又恰被袁野撞见,他不顾工作需要,硬将兰华和老加分开。老加常年在野外工作,婚姻问题仍未解决。在和兰华的接触中他渐渐萌生了恋情。当他鼓起勇气向兰华表白时,兰华却回绝了他。后来,老加不幸饮了毒泉水,生命垂危时刻,仍对兰华深感歉疚。为使老加获得安慰和力量,兰华向他奉献了自己的爱情。然而老加还是不幸逝世了。袁野带着兰华和小亮子继续在大漠深处艰难地工作。后来兰华弄清了所谓袁野女友的真相,误会消除,两人热烈地相爱了。沙漠中又卷起一阵沙暴,他们的行装物品被卷走,电台被打坏,小亮子也病倒了。深夜,袁野忍不住干渴,竟趁同伴熟睡时偷水喝。水喝完了,病中的小亮子因干渴昏了过去。紧急关头,袁野又劝兰华将小亮子丢下同他一起先走,兰华拒绝了他。入夜,袁野终于甩下兰华和小亮子,偷走了大部分饼干和资料,骑着骆驼逃走了。兰华在孤单无援的困境中,强忍悲愤,带着小亮子艰难地向沙漠外走去。她像亲姐姐一样照顾着小亮子,一口口嚼芦根汗喂他,用胸膛为他暖背。兰华的深情厚意使小亮子万分感动,不为再拖累兰华,小亮子深夜悄悄爬上沙坡,滚进了万丈深谷。兰华发现后,不顾一切地跑到谷底,将亮子抱起。直升飞机的声音响彻沙漠上空。兰华和小亮子相互搀扶着,踉踉跄跄地迎着飞机走去……
*
*